弋阳腔知识

您当前的位置: 弋阳腔知识 列表

弋阳腔知识

  • 微信二维码

    扫描有惊喜

弋阳腔丰富多彩的剧目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时间:2014-06-13
弋阳腔尚处于萌芽阶段时所演唱的剧目,只有一种宣扬佛教因果报应的目连戏,即演述目连救母故事的《目连救母戏文》,随着弋阳腔的日趋成熟,开始搬演一些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些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剧目是以连台本戏的形式演出的。所谓连台本戏,即是将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分成若干段落(每段称为一本戏),连续几天演完的戏剧形式。这种弋阳腔的连台本戏,包括原有的《目连传》在内,一共有12种,剧目名称及所演内容是:
1.《目连传》,演目连救母的故事;
2.《三国传》,演魏蜀吴三国的故事;
3.《征东传》,演唐朝征东的故事;
4、《征西传》,演唐朝征西的故事;
5.《水浒传》,演宋朝梁山泊英雄的故事;
6.《岳飞传》,演宋朝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故事;
7.《西游记》,演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8.《封神传》,演周武王伐纣的故事;
9.《东游记》,演八仙东游的故事;
10.《南游记》,演华光救母的故事;
11.《北游记》,演真武大帝的故事;
12.《铁树传》,演许真君降孽龙的故事。
这种连台本戏,每种都分为七本,每天只演一本,七天演完一剧,如《三国传》的七本是:《结桃园》、《献连环》、《青梅会》、《古城记》、《三请贤》、《收四郡》、《走麦城》;《岳飞传》的七本是:《淹汤阴》、《夺秋魁》、《举铁龙》、《泥马渡》、《牛头寨》、《金牌诏》、《报冤亭》;《西游记》的七本是:《安天会》、《闹天宫》、《分金钱》、《斩妖龙》、《沙桥别》、《收三妖》、《八宝会》;《封神传》的七本是:《九锡荣》、《枯木剑》、《下昆仑》、《龙凤剑》、《上昆仑》、《绝龙岭》、《五岳图》等等。这种连台本戏的出现,为弋阳腔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南戏其他声腔的发展,明代的弋阳腔还从南戏和传奇中移植了一些剧目,如《珍珠记》、《卖水记》、《长城记》、《八义记》、《三元记》、《鹦鹉记》、《白蛇记》、《十义记》、《洛阳桥记》、《清风亭》、《乌盆记》、《摇钱树》等。这些传奇戏的增加,使弋阳腔的演出内容更加丰富,进而又把弋阳腔的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清初以后,由于不断的战争,给包括弋阳腔在内的中国戏曲艺术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使得原来经常上演的一些弋阳腔连台本戏大都失传,只有活跃在弋阳、万年的高腔班还留下18本高腔戏,即:《八义记》、《白蛇记》、《定天山》、《风波亭》、《古城记》、《金貂记》、《龙凤剑》、《洛阳记》、《卖水记》、《杞良妻》、《青风亭》、《青梅会》、《三元记》、《十义记》、《乌盆记》、《摇钱树》、《鹦鹉记》、《珍珠记》,即后世所谓的“江湖十八本”。清末民初以后,随着乱弹诸腔的兴起,使很多弋阳腔戏班难以独立存在,有些便开始转唱高腔以外的其他声腔和剧目,仅仅留下的18本弋阳腔戏也仅剩下《卖水记》、《珍珠记》等少数几本,或者是其中的一些折子戏,如《金貂记》中的《江边会友》、《长城记》中的《送衣哭城》、《鹦鹉记》中的《潘葛思妻》、《青梅会》中的《拷打吉平》、《八义记》中的《藏孤出宫》、《定天山》中的《犒军夜访》,以及《目连传》中的《尼姑思凡》、《僧尼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西有关文化主管部门和一些戏曲剧团,一方面对弋阳腔的传统剧目进行积极的挖掘和抢救,使这些剧目重现舞台,如大戏《珍珠记》、《卖水记》、《尉迟恭》(根据《定天山》原本整理、加工),折子戏《江边会友》、《送衣哭城》、《潘葛思妻》、《拷打吉平》、《藏孤出宫》、《尼姑思凡》、《僧尼会》等,另一方面,根据国家政务院领导提出的戏曲剧目要实行“古代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的方针的要求,整理、改编、移植、创作了一大批弋阳腔新剧目,如古代戏《十五贯》、《张三借靴》、《还魂记》、《团圆之后》、《辞郞州》、《邯郸记》、《南柯记》、《荆钗记》、《张飞祭马》、《三滩血》、《还魂后记》等;新编历史剧《木兰诗》、《西域行》等;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一群穆桂英》、《党的女儿》、《红都游击队》、《向秀丽》、《杜鹃山》、《铁肩红心》、《长城颂歌》、《换了人间》、《青峰岭》、《奇袭白虎团》、《方志敏》、《梨园恨》、《祭碑出征》、《詹天佑》等。上述弋阳腔新剧目,有的成为了赣剧的经典剧目,如《张三借靴》、《还魂记》、《西域行》、《祭碑出征》、《詹天佑》等,多年来,这些戏还不断出现在戏曲舞台上。有的虽然不再演出了,但这些剧目中的一些优秀唱段还常常可以在电台、电视台的广播中听(看)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珍珠记》和《还魂记》两出戏,前者系根据弋阳腔传统剧目整理、加工,演出后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1958年,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弋阳腔有史以来第一部舞台艺术片;后者由著名戏剧家石凌鹤先生根据我国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临川四梦”之一的《牡丹亭》原著改译,演出后获得巨大的成功——1959年在庐山,《还魂记·游园惊梦》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时,受到高度赞誉,毛泽东主席在看了演出后,不仅接见了主要演员,并与大家合影,还挥笔写下了“美秀娇甜”四个字,这是对弋阳腔艺术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仅仅数月后的1960年初,《还魂记》又被搬上银幕,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彩色舞台艺术片,成为弋阳腔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