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中心动态 列表

  • 微信二维码

    扫描有惊喜

开台与开局
作者:admin 来源:admin 时间:2021-03-09

有人考证说,弋阳腔最早的起源除南戏流入的因素外,还与佛道教义及其他民间信仰在民间的传播有密切关系,具体就表现在它的应节戏上,现存弋阳腔江湖十八本中,很大部分是应节戏的剧目就是明证。弋阳腔中元节唱《目连传》;观音会唱《南游记》;关王会唱《三国》或“老爷戏”;岳王会唱《岳传》;其他庙会唱《西游》、《封神》等等,约定俗成。尤其是历史上七月十五盂兰盆会的《目连救母》演出,常常伴有诵经、礼忏、打醮等神事活动,形成弋阳腔目连戏特有的仪式。从中可以看出,弋阳腔来自民间,它的剧目发展其实是伴随着众多神祀演出活动从目连戏而连台本大戏,并一路相伴百姓日常生活,休戚与共的。它的表演要娱神还要娱人,它把它的根深深地扎在了这块深厚的民间土壤里,它的这种与生俱来的民间信仰与宗教仪式感让它获得了与普通民众互通的情感共鸣,由此得以展示出其鲜明的地方特性和文化个性,受到民众欢迎。这是它的历史积淀。

从剧种自身发展的缘由来说,任何一个大剧种,要做成一定的规模,撑起一定的场面,少不得有若干的规矩和禁忌,其中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落实到具体的戏班子里,自然形成特定的行业仪式。五百多年发展的弋阳腔在历史上是有地位的大剧种,明代中叶第一次以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划分四大声腔;清朝乾隆年间第二次以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划分四大声腔;后来第三次以昆腔、高腔、梆子腔、皮黄腔划分四大声腔。三次划分,弋阳腔皆与列焉。弋阳腔子弟遍天下,其流播之广,体系之博,史籍所载,班班可见,可以想象,弋阳腔早年的大规矩、大派头、大仪式定然是古已有之。

历史发展到今天,顺应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的时代大趋势,弋阳腔不负韶华,又在积极争取,努力把握好这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神圣的仪式感在他们心中油然升起。

遵循旧制,弋阳腔子弟以对时代的感激之心、对弋阳腔的敬畏之心走进新建的弋阳腔艺术保护展演中心,虔诚地开启新台的开台仪式。时间是20201210日。

 

第一步,祭拜老郎神,表达对祖师的怀念是师徒一代代传下来的规矩。




第二步,小花脸开笔。这里有个流行的说法。据传梨园行的祖师唐明皇曾在宫廷叫人扮演各种人物串成戏,结果其他正面人物大家抢着演,只有丑行的小花脸无人扮演,唐明皇就自己装扮演了这个角色。戏排好开演那天,因为唐明皇在场,谁也不敢先开笔化妆,唐明皇只好先开笔。他在鼻梁上涂了两下,勾了个一小块方形白玉,以掩遮帝王身份,以后形成规矩,每次开戏前,都要由小花脸动笔先勾脸,然后生、净行才能勾脸或抹彩,如果头出开场戏没有丑行的角色,也要由丑行在脸上简单的抹一笔,然后净行才能动笔。

下午四点整,开台仪式正式响锣。新台建成,惊动鬼神。开台锣鼓响过之后,文场武场轮番上阵,吹吹打打迎接建台的木匠祖师——鲁班,手持金刚杵的佛教护法神——韦陀菩萨,道教的五脏神,民间土地庙里的土地神,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一起来到台上,驱赶邪恶的天煞、地煞,保佑一方的平安、守护舞台的清净。对弋阳腔来说,它的象征意义还在于:只有演好戏、演有价值的戏才对得住天上人间、神仙土地的守护。

 

 最后,打开四个台角的链子锁,舞台正式启用,仪式结束。

 新台开台,也是一次新的开局,站在这个起点,弋阳腔任重道远。

祝福弋阳腔,乘风破浪,为新时代讲述更多好故事,为人民创作更多的好作品。祝福伟大的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文字撰稿:刘贽鹣

责任编辑:黄青南

 

审稿:杨康